标王 热搜: 花车  拍婚纱照  结婚50周年祝福语  注意事项  句子  嫁妆  地点  出行吉日  婚纱摄影  求婚策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结婚百科 » 婚嫁习俗 » 正文

50.60年代结婚典礼风俗都有哪些,老一辈婚俗小常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9  来源:www.q5999.com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880
核心提示: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结婚典礼风俗。而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结婚典礼风俗影响着每个年代的新人。

在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结婚典礼风俗。而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结婚典礼风俗影响着每一个年代的新人。但,在不一样的时间,结婚典礼风俗还是有多少的变化的。那样你了解50、60年代结婚典礼风俗都有哪些,都是什么样的吗?小喵今天来科普一下老一辈的婚俗小常识。

五十年代:

五十年代正处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所有百废待兴。这时的中国文化遭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后进行个性化融合,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文化。所以五十年代,所有要体现出“新”革掉不少老风俗。干部明显是这一时期“新”要紧代表,与干部联姻,不少人的梦想。至少在汉族社会,传统和中西合壁结婚典礼消失了,一种新的结婚典礼取而代之。打点打点老岳丈,孝顺孝顺丈母娘,算了;吹吹打打迎新娘,旗袍西服结婚照,免了。然而再“新”的结婚典礼也有三个“旧”的元素明确可见:结婚男女可以在一块合法生活;结婚典礼告诉大伙能在一块合法生活了;结婚证合法一同生活的法律凭证。

新人讲讲“革命婚史”、唱两支“革命歌曲”,表明以后为革命事业努力工作、互促进步的计划,是结婚典礼上容易见到的节目。五十年代中后期,渐渐增添了向毛主席像鞠躬的内容。五十年代后期,结婚典礼形式颇有一波两折的意味。伴随社会秩序稳定,生产渐渐恢复,有的职工条件改变,分了房,买了自行车,大跃进时风靡结婚不误生产,下班骑车接回新娘,亲朋好友喝喝小酒、闹闹洞房,但无非是搞几个小菜,包顿饺子……这种略有抬头的“小康结婚典礼”却因“三年困难”到来,非常快消亡。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的中国历程了“大跃进”“三年困难”等,大家苦苦支撑着中国经济。这个时侯,结婚典礼已不单纯是简朴,而是困难。中国人热情好客,终生大事宁愿委屈自己也绝不可以不讲点面子。不少人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粮票、烟票、糖票,办一场简朴结婚典礼,结果欠下一屁股债。这一时期婚姻的另一个负面商品,就是诞生了很多身材矮小、体质羸弱的孩子。但伴随困难时期渐渐熬过,文化大革命却从天而降。家庭出身、职业成份完全主导了婚姻。中国本身就有一套体系繁复的婚姻风俗,爸爸妈妈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等。虽说大革命打击传统文化,但这类风俗在这时居然还是有影响的。

结婚典礼的喜庆仍不可少,整体过程却像誓师大会,政治压倒所有。结婚证写上毛主席语录,明确指示:“领导大家事业的核心是中共,指导大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一同奋斗的义务”。入洞房的当晚还在赏析“最最珍贵的礼物”《毛主席是大家心中的红太阳》画册。借用招待所房间当新房,桌上摆的两个暖瓶和一套水杯算是非常好用的结结婚典礼物。可以看出来,在“红色风暴”席卷神州大地的岁月里,一对年轻人男女举办的普通结婚典礼也被狠狠打上了政治色彩。

不论是50、60年代的结婚典礼风俗,还是目前的结婚典礼风俗,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年代的特点。有意思的是,大家依旧可以在想象过去的结婚典礼场景中感觉到老一辈的革命感情,再看到目前仍然在牵手的他们,心中对爱情会有愈加坚定的信心。


 
关键词: 结婚习俗


特别提示:凡未注明婚礼网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婚礼网负责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www.zxddup.com/baike/202405/29/383.html)
 
[ 结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婚嫁习俗热点
推荐结婚百科
热门点击排行
 
婚礼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